來源:網絡資源 作者:中考網編輯 2025-10-29 16:40:49
第11課五四運動
1.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是什么?
1915年,陳獨秀在上海創辦《青年雜志》,后改為《新青年》。
2.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有哪些?主要陣地在哪里?
代表人物:陳獨秀、李大釗、胡適、魯迅等,主要陣地:《新青年》和北京大學
3.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什么?
民主與科學(或“德先生”與“賽先生”)
4.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?
①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。②提倡民主和科學。③文學革命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5.新文化運動有何歷史意義?
①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。
②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。
③使中國人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。
④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。
6.1917年,發表《文學改良芻議》,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的是誰?
胡適
7.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《狂人日記》是誰的作品,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,號召人民起來推翻“黑漆漆”的吃人社會?
魯迅
8.1917年就任北京大學校長,著力營造“兼容并包”和“思想自由”的學術氛圍,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大本營?
蔡元培
9.五四運動的導火線是什么?爆發的具體時間是什么時候?
1919年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,1919年5月4日
10.五四運動喊出了什么口號?最能體現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性質的口號是哪一句?
“外爭主權,內除國賊”(最能體現反帝反封建)
“誓死力爭,還我青島”
“取消二十一條”
“拒絕在和約上簽字”等
11.五四運動,前期斗爭中心在哪里,主力是誰,后期斗爭中心在哪里,主力是誰?
前期斗爭中心在北京,主力是學生
后期斗爭中心在上海,主力是工人
12.五四運動取得最直接的結果是什么?
中國代表沒有在“巴黎和約”上簽字
13.五四運動有何歷史意義?
①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,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。
②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、捍衛民族尊嚴、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。
③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。
④五四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。
⑤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,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。
⑥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。
⑦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、進步、民主、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,其核心是愛國主義。
14.中國民主革命階段分區。
舊民主主義革命:1840年鴉片戰爭——1919年五四運動
新民主主義革命:1919年五四運動——1949年新中國成立
編輯推薦:
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