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網絡資源 作者:中考網編輯 2025-10-24 22:27:13
2.起承轉合式結構
公式:詩歌遵循起承轉合的結構。“起”句為[首句或首聯內容],[闡述起句的作用,如引出主題、奠定基調等];“承”句如[領聯內容],緊承起句,[說明承接的具體內容及如何進一步拓展,如進一步描繪景物敘述事件等]:“轉”句是[頸聯內容],在此處詩歌內容或情感發生轉折,由[前文內容或情感]轉向[轉折后的內容或情感],使詩歌波瀾起伏;“合”句為[尾聯內容],收束全詩,[說明合句如何總結或升華主題、情感,如點明主旨、抒發感慨等],使詩歌主旨得以明確表達。示例:《春夜洛城聞笛》,“誰家玉笛暗飛聲,散入春風滿洛城”為“起”引出在春夜洛陽城聽到笛聲之事,奠定了全詩因笛聲引發情感的基調。“此夜曲中聞折柳,何人不起故園情”是“承”,承接笛聲,具體指出所聞為《折楊柳》曲,引發人們普遍的思鄉之情。“轉”句“此夜曲中聞折柳”,從單純的聞笛敘事,轉向因《折楊柳》曲而觸發的思鄉之情。尾聯“何人不起故園情”為“合”,以反問收束全詩,強化了思鄉的主題,將個體的思鄉之情拓展為普遍的游子情懷,使情感得到升華。
編輯推薦:

歡迎使用手機、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中考網,2025中考一路陪伴同行!>>點擊查看